1.内源性营养阶段(0~3日龄):完全以鱼苗自身的卵黄油球等内源性的营养发育阶段,成为内源性营养阶段。
刚出膜的鳜鱼苗全长3.9~4.0毫米,完全以卵黄为营养,这时期的鱼苗具有胸鳍、臀鳍,鳍条开始分化,以臀鳍鳍条分化较为明显,有上、下颌,且下颌长于上颌,并各有4对小齿。
2.混合性营养阶段(3~5日龄):部分依靠内源性卵黄、油球等营养物质,部分依靠摄食外界食物为营养的阶段,称为混合性营养阶段,是鱼苗从内源性营养向外源性营养过渡的阶段。
3日龄的鳜鱼苗全长已达4.9~5.0毫米,口裂宽为0.55~0.71毫米,开始开口摄食,既以卵黄为营养,又开始摄取外界营养物质。在形态上,消化道长度占鱼苗体长的35~44%,首先出现弯曲,且有明显的分化,即食道较粗、管壁较厚,有较大的伸缩性,而肠道则较细长。
3.外援性营养阶段(5日龄以后):卵黄囊中的卵黄已消耗完毕,完全依靠开口摄食活鱼苗,进入外源性营养阶段。
5日龄的鳜鱼苗全长已达5.8~6.8毫米,口裂宽为0.77~0.90毫米,在形态上与成鱼相似,具有完整的形态结构。但在7~8日龄以前,鳜鱼苗的口裂宽小于1毫米,对饵料鱼苗有很强的选择性;而当鳜鱼苗全长达7毫米以上后,口裂宽已超过1毫米,对饵料鱼苗的选择性降低,能摄食各种常见鱼类的鱼苗。
至此,我们对鳜鱼营养需求的了解还很少,在饲料技术层面,建议:首先,要开展营养生理研究,完善营养需求参数。第二,开展饲料原料营养价值的评定,包括动物蛋白、植物蛋白、单细胞蛋白等。第三,开展绿色饲料添加剂的评价。绿色添加剂在鳜鱼饲料中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,有时候能发挥“四两拨千斤”的功效。第四,开发功能性饲料,与常规鳜鱼饲料互补增效。第五,环境胁迫对鳜鱼的影响极大,要开发“四季饲料”,以适宜不同养殖季节。第六,重视加工工艺升级,可后喷涂维生素、益生菌、植物提取物等。